• 云南昌乐实验中学第十周线上升旗仪式
  • 发布人: 发布日期:2020-04-13

少年中国说

第十周国旗下讲话

老师们,同学们,大家上午好!

“门外无人问落花,绿阴冉冉遍天涯”。一场疫情,让2020年的春天,来得凶险而匆促,走得寂寥而漫长。

截至4月11日,全球确诊达161万,死亡达10万人。这场疫情,是突如其来的、蔓延迅速的、猝不及防的,甚至是让人感到恐惧。这场灾难,不是局部的,而是全国性的、世界性的,它使个人、城乡和国家都按下了暂停键。对这场复杂的、突袭的、多变的疫情,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看?需要进行怎样的思考和辨识?

过去一说中国好,就有人以第三者的心态旁观,有人心想着离开,更有人觉得这个国家不可爱,也不值得爱。但现在,拯救他们及其家人,给他们带来强大安全感的,只有中国。举全国之力,驰援武汉,驰援湖北,不惜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,迅速、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传播的,也只有中国。这种突发的反作用力让我们更加凝注于“国家”两个字。我们看到,中国的领导人,始终以人民为中心,高度重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重要大事,并为全世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,以大国风范担负起责任。

相信不少人都看到了当塞尔维亚的总统向中国发出求助信息后,政府便迅速组织医疗队带上物资去援助他们;当巴基斯坦陷入困境时,我国不仅给他们捐献口罩,还直接捐了口罩生产线,授之以渔;当滞留在英国的小留学生们陷入恐慌时,还是中国政府出手,组织了一场无比艰难的撤侨行动;当其他国家因为疫情,需要囤积粮食为吃饭问题而担忧之时,只有中国政府掷地有声地告诉中国人民不用慌,我们有足够的粮食……种种行为,让我们深感生活在中国是何等幸福,作为一名中国人是何等骄傲。

那么面对这场疫情,作为我们青少年,作为2035中国的希望,我们应该认真审视今后的路该怎么走?在这一次举国的抗疫行动中,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了什么?

1、要学会做人,学会爱国。很多教育专家提出要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,这是最重要的。做人要做到在家孝顺父母、在校尊敬师长、在外关爱他人,这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。七百多年前的文天祥曾写出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千古名句。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先生曾说“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”。时至今日,爱祖国、爱人民不是一句空话。个别同学现在都不能做到对待父母孝敬,对朋友热心,对待身边的人诚心。那么我们又如何能期待这样一个人能够爱国?爱国不是用语言,而是用行动!

2、要做好学问。光做人做的很好,学问一塌糊涂,这也是不行的。我想说作为学生,学习是第一要务,学习才是你们现在应该做的事情。现下,我们“线上班级学习”正在进行。每天当我看到老师们为了大家的学习,忙碌着,备课、会商,忙碌着与大家沟通、交流,我一次次被感动着。现在,请同学们挺直你的腰杆,因为你的背后有辛勤的老师和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我们的家长;整理你的校服,因为穿上校服的你,代表的我们云南昌乐实验中学;梳理你的仪表,因为你代表的是阳光、积极、向上;用好你的成长日记,让自己的学习、生活有节奏、有计划;精力集中,上课积极参与、发言,因为那是你对待学习的态度;远离电子游戏,因为那是我们健康、自律的表现。

“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”同学们,好好珍惜你们现在的学习时光吧。因为这是宝贵的,这将是你们一生的财富。

3、要学会健体。对一个民族而言,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最重要。近20年,中国青少年身体状况持续下降。国家对这个很重视,提出阳光体育,每天青少年需要睡眠8小时等要求,请同学们在线上班级学习期间,按照老师的要求,做好体育锻炼,落实眼睛保健操,我们不能在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进行死读书。

4、要学会创新。这是少年强则国强的核心问题,中国现在要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,关键还是看我们这些少年,如果我们少年没有敢于思考、敢于创新、敢于提出不同观点,中国就出不了大批的创新型人才。我觉得我们中国少年,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少年、一个开心的少年、一个充满活力和充满各项活动创新的少年。

这场疫情,就像一次撞击思想的闪电,希望这次疫情能惊醒大家。让我们拥有更加厚重的家国情怀、更加深沉的人民概念、更加强烈的爱国精神、更加坚定的团结意识、更加严谨的科学态度、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、更加开放的国际视野。

同学们!进入新的世纪,爱国更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,热爱祖国就要从读书开始,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崇高理想。同学们,少年强中国强,让我们勤奋学习报效祖国,让我们用青春和汗水一起浇筑祖国明天的辉煌!